学习园地

新形势下高校野教工之家冶建设模式探讨



日期:2015-06-15  点击: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发展形势下高等学校“教工之家”建设方向与目标的改变以及“教工之家”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从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师德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了高等学校“教工之家”应走院系与学校二级管理,分开承办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院教工之家;个性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模式的飞跃式改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符合性人才的需求影响下,从根源上引发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无论在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的巨大震荡,为了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不得不从理念到操作模式上进行改革,也只有从基本观念上产生的改革才能带来高等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外部挑战和内部竞争并存的条件下,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等学校教师做为构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中最直接的价值生产者,其科研和教学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引发了高等学校教师不得不面对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高等院校的教师迫切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缓解压力。与此同时,伴随着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和需求人才的多方面复合型要求,高等院校教师的群体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背景的教师构成带来了高校教师群体在文化和认知角度上的差异与距离。如何能够从根本上将这个多样化的群体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背景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和谐共生,就成为了高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时也为高校工会的管理者相关管理工作的展开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高等院校的工会已经不仅仅是原有的传统的维护教职工权益、搞好教职工福利、促进教职工团结等职能,在新的形势与新的历史背景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已经注定被时代所淘汰,无法跟上高等院校蓬勃发展的脚步。而作为许多高等学校工会长期以来所着重推行的“教工之家”无论从其建设理念、建设思想还是建设模式都已经远远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基本的促进团结作用。对于许多高校而言,高校的“教工之家”活动已经名存实亡,场地已经变为咖啡厅或者运动室,参与人也已经从应有的在职教师变成了离退休教师锻炼身体、缅怀过去的休闲娱乐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的工会应该紧紧把握高等院校发展的思路、了解高等院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 “教工之家”的发展态势与发展目标、顺应形势,不断创新思路,把“教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抓起。将“教工之家”的建设与高等院校教师的对外交流需求、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培养、高等学校教师内部之间的互通有无进而引发学术思想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从而让“教工之家”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等事业发展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高等院校的学校层面而言,综合性考虑高等院校内部不同专业与社会背景的人员的需求与建设方法和应对措施,无疑从时间上与空间上人为加大了高等院校工会对于“教工之家”管理与操作的危险与不可预测性。因而更好的将高等学校的“教工之家“更加紧密的与高等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更好的促进高等学校教师自身与整体的发展就需要将空间范围尽量缩小,将视角定位在某一个或几个有相近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的专业群体当中,并通过对于不同年龄层次教师之间的引导与联系尽量减小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学术活动或者其它能共同为各年龄段教师接受的形式,拉近几代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效果。从小范围的“教工之家”建立入手,结合全校范围内的“教工之家”建设,由点到面,进而牵动全校范围 内“教工之家”建设水平的提高。从学校的特点来看,不同的院系其专业领域相对接近,平时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也相对频繁,因而,高等学校的“教工之家”建设应该从以院系为代表的基层行政组织入手,院系办公室与校工会联手,协同共建。“教工之家”建设的重点转移到院系,势必带来学校、院系二级组织在管理上的变革,学院“教工之家”的出现,在提高工会的发展模式,拓宽工会管理者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会为院系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从对于院系的管理方面来看院系“教工之家”的出现更加有利于推进学院的管理工作,“教工之家”工作要求学院建立源头参与机制,号召广大教职工与院系领导一起和抓共管。例如,学院在讨论研究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时,院工会主席参加会议,及时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这就保证了院工会领导同志不仅直接参与研究、讨论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还直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使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得到实现。这样一方面为学院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学院管理的透明性,学院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直接的获取院系政策的解释,大大减少了“噪音”的产生,促进了院系内部的和谐。 院系“教工之家”的建设还能进一步深化教职工的维权机制,并在原有的综合办公室服务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筑关心服务教职工的平台。与学校层面的“教工之家”和工会管理相比,院系为单位的“教工之家”更加有利于教师与工会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院系、学校二级机制促进教 师的及时维权,深化维权。学院工会通过“教工之家”与教职工密切接触,能够及时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教职工的诉求,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如在评价“教工之家”工作质量中,“关心教职工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比例占40%,这说明在“教工之家”中维权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 “教工之家”能够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责任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建立主动维权、科学维权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赵侠.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教工之家”的功能与发挥[J].生产力研究,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