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增强高校工会凝聚力的对策探索



日期:2017-11-14  点击:




【摘要】当前,高校的办学主体和管理体制已呈多元化趋势,其中高校在人才培养、绩效分配、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多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由此引起了高校教师责任义务的重新划分,产生了新的矛盾与问题。本文对高校工会凝聚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便增强高校工会凝聚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工会管理;凝聚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基层工会的建设和发展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劳动法的逐步完善也给基层工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护。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工会组织成员间的凝聚力,逐步完善工会“职工之家”的建设,提高职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会服务意识,调动全体成员积极性,切实维护成员权益。

一、高校基层工会凝聚力不足

(一)教职工对高校基层工会认知不足且参与不够。高校教师对工会的概念、工会工作的开展、工会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会组织甚至流于形式。而且因个人事业发展与家庭生活等原因,高校教师参与工会活动的热情不高,高校工会相关的日常工作仅有部分工会委员以及活跃分子参与,参与的会员人数有限,效果甚微。

(二)高校基层工会工作职能未能明确分配且内部组织建设薄弱。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会都存在着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工会主席的现象。往往基层办公室主任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受制于个人有限的精力和能力,常常不能兼顾工会工作和办公室事务,因此工会的任务往往不能切实有效履行。而且二级工会一般不进行换届选举,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工会成员的民主权益。长此以往,工会成员的集体归属感会逐渐降低,基层工会活动的组织也难以开展。

(三)高校基层工会活动缺乏创新与实效。正常来说,高校基层工会经常举办文艺活动,座谈会以及发放福利来作为重点工作。虽然举办座谈会以及发放福利有一定的效果,由于资金人员的投入,常常会让工作不易进行。借此,高校基层工会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来了解教职工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服务方式进行针对工作,丰富教职工的工会生活。

(四)高校基层工会现有制度不完善。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相关制度已经实施大约30年,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与健全,但目前依然存在不符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有时在对教职工进行相应的法制教育时,由于缺少相应法律的支撑,很多思想教育相关的工会工作进行就会很吃力。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不断推进,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高校基层工会现有制度的不完善显得尤为突出。随着高校基层工会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完善已经严重制约高校基层工会建设。当前,由于高校基层工会现有制度不完善,对于教职工的很多维权工作只能局限于表面,对于教职工切身利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维护。往往没有切实有效的维权的手段,很难将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会自身建设不足。工会自身建设不足主要是理论思想理解深度不足和公会制度建设不健全。

1.理论思想理解深度不足。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均以“服务、维护、组织、引导”为指导方针,而且在不断的研究中,工作者越发意识到“维权”对达到服务和谐校园建设的深刻意义,这是在意识上的觉醒和加强。但与此同时也相应出现了新的问题:目前对“维权”的理解较为宽泛,不够深入,重点不突出;“维权”是新时代下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来看公会仍然是用旧的观念去理解维权、执行维权工作。

2.工会制度建设方不健全,缺乏稳定有效的工会工作机制和任务职能分配制度。目前来看,工会领导对工会的事务不分巨细均亲力亲为:上到制定政策,下到活动策划,皆由工会领导实施。这种制度模式对工会领导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领导的个人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会的发展前景;这种模式与工会的民主制相悖,容易形成领导集权。

二、提升高校工会凝聚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工共建”体制,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一是在工会建设中要确保工会建设与党组织的建设路线保持一致,用党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工会建设,贯彻“党建带动工建,工建促进党建”的方针政策,在工会建设中系统深入开展“党工共建”活动,将党建与工建融合。二是在工会建设中应重视并且利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工会的发展方向与党的思想保持同步,党工结合,深入基层群众,采取“自上而下推动建会”的做法,对解决基层工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行之有效,可以起到团结基层工会和提高工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作用,调动基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深人开展“党工共建”活动,工会建设工作中组织内容重点突出,促进工会的正确发展。

(二)建立基层二级工会常态化服务机制。二级工会的服务内容涵盖了所有基层教师的日常生活与教学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其服务范围的广泛性,所以把握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二级工会的职能成为了重中之重。一是应成立基层工会专项基金,为不同院系和各学科教研室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提供资金保证,同时也可以提高基层工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服务活动成为可能。二是二级工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组织各学科或各教研室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如此,不仅丰富了基层工会的活动内容,使得所有基层教师都能参与到工会活动中来,而且在无形中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

(三)树立服务意识,调动基层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一是基层工会管理者应让基层教职工都参与进工会的管理中来,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权利意识;认真询问其对工会管理的建议和要求。二是基层工会管理者应以服务者的姿态增强沟通能力,丰富协调方式,加强团队意识,深入了解教职工的切实需求,以情感人,以身作则,提高基层工会的凝聚力,积极发动基层教职工参与到高校的建设与管理中,给基层教师以集体归属感。

(四)加强民主建设,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基层工会的民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定期举行行政管理工作例会,邀请教师代表与会参加;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活动,讨论学校发展问题,广开言路,听取教师代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明确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作出有关工会建设发展的决策时,应取得教代会的认可,从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五)开展“教工之家”建设活动。通过开展“教工之家”建设活动,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群体,认真为职工权责说话、办事,增强工会的自身活力,把工会组织办成教职工信赖的组织,维护教职工队伍的集体利益,增强工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林美铃.新时期增强基层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6~13

[2]刘焱华.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探讨[J].煤炭企业管理,2000,10:47~48

[3]张艳芬.如何增强基层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J].中外企业家,2013,16:76~78

[4]陈秀萍.工会组织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工作中职能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5]杨先花.意识形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制约与独立:教育改革主体的两难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

[6]袁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之我见——从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谈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